• 首页
  • 单位概况
    • 实验室概况
    • 现任领导
    • 历任领导
    • 历史沿革
    • 组织结构
    • 学术委员会
    • 专家咨询委员会
  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研究队伍
    • 基本情况
    • 两院院士
    • 杰出人才
    • 青年人才
    • 固定人员
  • 科学研究
    • 研究方向
    • 科技奖励
    • 论文专著
    • 专利软件
    • 自主课题
    • 学科建设
  • 研究设备
    • 总体概况
    • 研究平台
    • 分析测试中心
  • 人才培养
    • 优秀毕业生
    • 博士后
    • 在读研究生
    • 留学生
  • 合作交流
    • 开放课题
    • 特邀报告
    • 学术任职
    • 国内合作
    • 国际合作
    • 举办学术会议
  • 运行管理
    • 实验室办公室
    • 规章制度
    • 学术刊物
    • 西安铸造学会
    • 材料研究学会凝固分会
    • 招聘信息
    • 资料下载
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通知公告
    • 学术动态
    • 学术报告
    • 学术会议
  • 实验室文化
  • English
学术动态 关闭 返回上一级  
  • 首页
  • 单位概况
    • 返回上一级
    • 实验室概况
    • 现任领导
    • 历任领导
    • 历史沿革
    • 组织结构
    • 学术委员会
    • 专家咨询委员会
  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研究队伍
    • 返回上一级
    • 基本情况
    • 两院院士
    • 杰出人才
    • 青年人才
    • 固定人员
  • 科学研究
    • 返回上一级
    • 研究方向
    • 科技奖励
    • 论文专著
    • 专利软件
    • 自主课题
    • 学科建设
  • 研究设备
    • 返回上一级
    • 总体概况
    • 研究平台
    • 分析测试中心
  • 人才培养
    • 返回上一级
    • 优秀毕业生
    • 博士后
    • 在读研究生
    • 留学生
  • 合作交流
    • 返回上一级
    • 开放课题
    • 特邀报告
    • 学术任职
    • 国内合作
    • 国际合作
    • 举办学术会议
  • 运行管理
    • 返回上一级
    • 实验室办公室
    • 规章制度
    • 学术刊物
    • 西安铸造学会
    • 材料研究学会凝固分会
    • 招聘信息
    • 资料下载
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返回上一级
  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通知公告
    • 学术动态
    • 学术报告
    • 学术会议
  • 实验室文化
  • English
新闻动态
    新闻动态
    通知公告
    学术动态
    学术报告
    学术会议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学术动态 正文

学术动态
李双明教授团队在Adv. Energy Mater发表研究成果: 高性能N型方钴矿薄膜热电材料与器件
 
日期:2023-08-15 作者: 来源: 已浏览:次
 

【引言】

当前,高速的工业发展主要依赖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。能量消耗中60%以上都以废热的形式耗散在自然环境中,既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。越来越多的研究正聚焦在新型环境友好的能源技术。其中,热电技术是一种零排放的能量转换技术,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的全固态直接转换。在工业废热二次利用、信号传感、以及深空探测供能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热电材料和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主要由材料的无量纲品质因数ZT =S2σT/κ进行评估,其中S,σ,κ和T分别是塞贝克系数、电导率、绝对温度和总热导率,而S2σ被定义为功率因子(PF)来评价其电输运性能。κ通常表述为电子热导率(κe)和晶格热导率(κl)的累加。为了得到高ZT,热电材料应该同时具有低κ和高S与σ。

【成果简介】

方钴矿基CoSb3热电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笼型填充结构,以及无毒、廉价、性质稳定的特点,是中温区(500K~800K)极具应用潜力的热电材料之一。近年来,块体方钴矿材料获得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,方钴矿薄膜材料则由于制备困难、电输运性能偏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。本工作通过凝固技术进行方钴矿物相调控,首先设计出双相的Ce/Ni共掺杂的靶材结构,为提升薄膜电性能做保证。其次通过PLD(脉冲激光沉积)技术实现纳米结构薄膜生长。最终实现了热-电性能的分别调控。同时,将薄膜热电材料集成为热电器件,表征显示器件在中温区具有较高的输出能力。

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双明教授团队、赵清华教授和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建元教授等合作以“Ce-filled Ni1.5Co2.5Sb12 skutterudite thin films with record-high figure of merit and device performance”为题在国际著名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文章。

【图文导读】

图1.实验流程简介及性能对比

(a)靶材设计与生长;(b)& (c)薄膜沉积

(d)电性能对比;(e)热电性能对比

(f)器件性能对比

图2.薄膜结构与形貌表征

(a) XRD (b) XPS (c),(d), (e),& (f) SEM/EDS

图3.薄膜纳米结构表征

(a) Ce0.3Ni1.5Co2.5Sb12薄膜透射电镜(TEM)图像

(b)放大后的TEM图像取自a.插图显示了相应的选择区域电子衍射(SAED)模式

(c) Co, Sb, Ni, Ce对应的EDS图

(d)过滤后的高分辨率透射电镜(HRTEM)图像的纳米包覆结构

(e)晶格缺陷的透射电镜图像

(f)薄膜的HRTEM图像

(g)相应的快速傅里叶变换(FFT)模式

(h)另一位置Ce0.3Ni1.5Co2.5Sb12薄膜的HRTEM图像

(i)薄膜的HRTEM图像

图4.第一性原理计算

(a) CoSb3;(b) NiCo3Sb12;(c) CeNiCo3Sb12;

(d) CeSb;(e) NiSb和(f) Sb的能带结构

(g)薄膜的紫外光发射光谱(UPS)

(h)方钴矿基体与纳米相界面电子电荷转移示意图

图5.方钴矿薄膜热电性能

(a)薄膜的电导率σ;(b)塞贝克系数S

(c)功率因子S2σ;(d)室温载流子浓度ne和迁移率μ

(e)单抛物线带(SPB)模型计算的室温有效质量m*

(f)薄膜随温度变化的热导率

(g)薄膜的晶格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

(h)薄膜的温度依赖性ZT

(i)实验ZT和预测ZT作为ne函数的比较

图6.方钴矿薄膜热电器件

(a)器件结构示意图

(b)平台照片,用于评估器件装置的性能

(c)薄膜器件照片

(d)计算开路电压Voc随温差的函数ΔT

(e)冷端温度Tc分别为591、618、646和667 K测得Voc

(f)冷端温度Tc分别为591、618、646和667 K测得输出功率P。

(g)Pmax随不同ΔT的变化,Tc是573k

(h)功率密度ω随不同ΔT的变化,Tc是573k

【总结】

在这项工作中,利用脉冲激光沉积(PLD)通过自行设计的靶材进行制备薄膜。实验和第一性原理DFT计算结果均证实,高电导率σ来自于填充的金属Ce原子和具有金属特征的纳米夹杂物,而大塞贝克系数S来自于掺杂的Ni,且Ce0.3Ni1.5Co2.5Sb12基体与纳米夹杂物界面处的能量过滤效应明显增强,同时提高了σ和S,可以获得54.8μW cm−1K−2的超高功率因子S2σ。结合相对较低的热导率3.4 W m−1K−1的,Ce0.3Ni1.5Co2.5Sb12薄膜实现了较高的ZT。在此基础上,在温度差为140 K,冷侧温度为573 K时,器件的最高功率密度ω可达8.25 mW cm−2。这表明,n型钴方钴矿薄膜在高温条件下具有优良的热电转化能力。

论文链接

Ce‐filled Ni1.5Co2.5Sb12 Skutterudite Thin Films with Record‐High Figure of Merit And Device Performance - Li -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- Wiley Online Library

文案:李  斗

责编:王俊杰

审核:蔡利剑

Copyright © 2019   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  版权所有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西北工业大学公字楼345办公室
电话:029-88492374  传真:029-88495106
邮箱:sklsp@nwpu.edu.cn
邮编:710072